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332篇
  免费   15075篇
  国内免费   7610篇
耳鼻咽喉   1603篇
儿科学   2720篇
妇产科学   859篇
基础医学   9559篇
口腔科学   2647篇
临床医学   18057篇
内科学   13432篇
皮肤病学   1662篇
神经病学   3611篇
特种医学   52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3950篇
综合类   39401篇
现状与发展   29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6580篇
眼科学   1615篇
药学   18251篇
  184篇
中国医学   13268篇
肿瘤学   6380篇
  2024年   271篇
  2023年   1720篇
  2022年   4270篇
  2021年   5690篇
  2020年   5186篇
  2019年   2934篇
  2018年   3162篇
  2017年   4300篇
  2016年   3197篇
  2015年   5876篇
  2014年   7695篇
  2013年   9661篇
  2012年   13568篇
  2011年   14015篇
  2010年   12725篇
  2009年   11352篇
  2008年   11532篇
  2007年   11227篇
  2006年   10185篇
  2005年   8062篇
  2004年   5783篇
  2003年   4655篇
  2002年   3614篇
  2001年   3033篇
  2000年   2188篇
  1999年   904篇
  1998年   272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98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71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22篇
  1965年   24篇
  1962年   21篇
  1958年   27篇
  1957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背景 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素,既往研究多集中于腰椎间盘退变的流行病学及影像学研究方面,而关于严重腰腿痛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需手术干预的研究少见,其椎间盘退变分布规律并不明确,而责任间隙(手术节段)退变分布情况鲜有报道。目的 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规律。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0医院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和腰椎矢状位MRI检查并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3例,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及责任间隙分布特点〔包括腰椎失稳、Modic改变、高信号区域(HIZ)、许莫结节(SN)〕;椎间盘退变分级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Ⅰ、Ⅱ级为正常椎间盘,Ⅲ、Ⅳ、Ⅴ级为退变椎间盘(其中Ⅳ级、Ⅴ级为严重退变);多间隙椎间盘退变采用自定义W分级标准,即两个及以上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结果 503例患者共2 515个腰椎间盘,退变率为74.08%(1 863/2 515),严重退变率36.46%(917/2 515)。上腰椎椎间盘(L1~2、L2~3)退变率为56.96%(573/1 006),严重退变率为34.55%(198/573);下腰椎椎间盘(L3~4、L4~5、L5~S1)退变率为85.49%(1 290/1 509),严重退变率为55.74%(719/1 290)。下腰椎椎间盘退变率、严重退变率均高于上腰椎(P<0.05)。≥40岁女性腰椎间盘退变率高于男性(P<0.05)。<40岁男性腰椎失稳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女性腰椎失稳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而Modic改变、HIZ、SN发生率两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男性Modic改变、HIZ与女性腰椎失稳、HIZ、SN与<40岁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失稳、Modic改变、SN和HIZ腰椎退变节段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节段单间隙381例,两间隙102例,三间隙14例,四间隙4例,五间隙2例;责任间隙椎间盘退变率为99.01%(498/503),严重退变率为62.82%(316/503)。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的椎间盘退变率较高,且女性较高,下腰椎椎间盘高于上腰椎椎间盘,女性腰椎失稳、Modic改变发生率均高于男性,SN发生率低于男性,40岁是男性Modic改变及HIZ发生的转折点,也是女性腰椎失稳、HIZ、SN发生的转折点。责任间隙椎间盘大部分发生退变,且严重退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2.
背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仅在认知发育,还在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心血管系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蛋白质-能量营养对0~1岁儿童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不可恢复的。因此,研究分析儿童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对预防留守儿童的PEM及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遵义市农村留守儿童(≤1岁)的具体蛋白质-能量营养状况与健康问题还没有详细的资料。目的 分析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8月-2019年9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进行PEM筛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儿童性别、月龄、看护人文化程度、吸收情况、饮食结构、父母平均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等情况,并测量儿童身高、体质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9%。650例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患病率为32.5%(211/650)。不同月龄、看护人文化程度、吸收情况、饮食结构、父母平均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的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龄〔OR=9.562,95%CI(4.737,19.299)〕、看护人文化程度〔OR=0.482,95%CI(0.330,0.704)〕、吸收情况〔OR=2.508,95%CI(1.678,3.747)〕、饮食结构〔OR=0.298,95%CI(0.196,0.453)〕、父母平均身高〔OR=0.317,95%CI(0.208,0.481)〕、家庭人均年收入〔OR=0.367,95%CI(0.240,0.561)〕是PE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患病率较高,月龄、看护人文化程度、吸收情况、饮食结构、父母平均身高、家庭人均年收入是遵义地区1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PEM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3.
背景 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多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对造影剂肾病(CIN)有一定预防作用,但尚缺乏系统评价。目的 评价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对CIN的预防效果,旨在为临床合理选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预防CIN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 2019年11月,筛选关于不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试验组)与常规水化(对照组)对CIN预防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包括2 433例患者。在降低CIN发生率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为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肾康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常规水化;在降低冠状动脉造影(CAG)/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常规水化;在降低CAG/PCI后血肌酐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肾康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常规水化;在降低CAG/PCI后血尿素氮方面,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常规联合水化>丹红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常规水化。结论 现有文献证据表明,在降低CIN发生率方面,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治疗效果最佳;在降低CAG/PCI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治疗效果最佳;在降低CAG/PCI后血肌酐方面,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治疗效果最佳;在降低CAG/PCI后血尿素氮方面,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水化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4.
背景 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我国高血压患者众多,其中H型高血压约占75%,且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均为认知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H型高血压对患者认知功能可能造成更大损害,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更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目的 调查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现况,分析H型高血压患病程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相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3-11月,选取2007年3月-2008年11月居住在天津市5个社区(安乐村社区、咸阳路社区、龙兴里社区、尚友里社区、荣迁东里社区)及2个养老机构(天津市养老院、天津市和平区老年公寓)的97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居住情况、月收入;生活方式:饮酒、吸烟、喝咖啡、饮茶以及每日饮水量、每日睡眠时间、每日锻炼时间;维生素服用情况。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初步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状态,MMSE得分<26分作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判定标准。采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BCAT)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根据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进行分组:tHcy<10 μmol/L为单纯性高血压组,10 μmol/L≤tHcy≤15 μmol/L为轻度H型高血压组,15 μmol/L30 μmol/L为重度H型高血压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H型高血压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共检出H型高血压84例,检出率为86.60%。97例研究对象中单纯性高血压组13例(13.40%),轻度H型高血压组31例(31.96%),中度H型高血压组53例(54.64%)。中度H型高血压组居住情况与单纯性高血压组、轻度H型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MCI患者17例(17.53%),其中单纯性高血压组检出MCI患者4例(30.77%),轻度H型高血压组检出4例(12.90%),中度H型高血压组检出9例(16.98%)。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H型高血压与心算得分有相关关系(P=0.028)。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居住在老年公寓者H型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更高。H型高血压程度越严重,患者的运算能力越差。应重视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认知功能监测,尽早防控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95.
张凯  卢红茹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0):2619-2623
自身免疫性癫痫脑病(AEE)是一种潜在的、可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其通常指在有脑病的情况下发作的急性或亚急性癫痫。与儿童有关的AEE的神经元靶点主要有NMDA受体、GABA受体、LGI1受体、AMPA受体、甘氨酸受体、MOG等。目前判断儿童AEE预后主要是通过改良的Rankin量表(mRS)和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PCPC)。通过量表评估85%的患儿有良好的预后,但有研究显示有一部分患儿存在学习能力下降、认知障碍及社交障碍等后遗症,然而在量表中没有明显的体现。本文将对儿童AEE预后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早期随访、识别及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背景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家庭医生团队“过劳”现象屡屡出现,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感可能会提高隐性缺勤水平,对患者的健康安全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如何避免其高隐性缺勤的发生,预防和控制职业倦怠是关键所在。目的 探讨重庆市家庭医生团队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之间的关系。方法 2020年5-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重庆市8 171支家庭医生团队中随机选取593支团队的全部成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马斯勒职业倦怠调查量表(MBI-GS)和斯坦福隐性缺勤中文版(SPS-6)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4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 433份,回收率为95.95%。家庭医生团队职业倦怠各条目均分为(2.55±1.17)分,情感衰竭维度为(2.48±1.49)分,去人性化维度为(1.89±1.53)分,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为(2.47±1.64)分。职业倦怠阳性检出率为78.93%(10 603/13 433),高隐性缺勤发生率为46.30%(6 219/13 433)。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月收入、最高学历、所在机构、平均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择业主要原因、情感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职业倦怠的团队成员隐性缺勤高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是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 (P<0.01)。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和职业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倦怠与隐性缺勤的关联关系依然存在,且OR值相对稳定。结论 家庭医生团队的职业倦怠和隐性缺勤存在密切关联,即职业倦怠对隐性缺勤有一定的正向影响,职业倦怠程度越高,隐性缺勤发生率越高,且这种关联不会因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因素及职业因素的改变而不同或消失。  相似文献   
997.
背景 厘清就医疾病谱特征有助于合理分流患者,推动不同类型医院的优质发展。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市崇明区儿童就医疾病谱,旨在掌握崇明区儿童就医疾病的构成特征和各级医疗机构儿童疾病的接诊特征,为合理引导崇明区儿童分级诊疗和社区儿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2018年崇明区所有医院卫生信息平台中0~18岁儿童疾病诊断进行疾病谱顺位及构成比分析,深入挖掘疾病谱随年份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疾病谱差异。结果 崇明区21所医疗机构2016-2018年共收治门诊患儿410 711人次,住院患儿15 665人次。门诊与住院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始终排在第一位,消化系统疾病始终位居前三顺位;门诊患儿中“皮肤与皮下组织疾病”占比较大,达第三顺位;住院患儿中“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居第三顺位,均以0~5岁患儿为主;三级医院接诊儿童数量远大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三级医院患儿逐年上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儿数量逐年下降。结论 崇明区儿童就医疾病谱与其他地区差异不大,但应在防治过程中,加以关注区域内特殊情况,如0~5岁儿童高发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疾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要实现崇明区儿童分级诊疗,亟须发展社区儿科以有效提高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常见病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998.
背景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单纯CAP在临床治疗上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本研究拟从分析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谱和临床特征与单纯CAP的差异来探讨此问题。目的 分析成人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毒谱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部收治的CAP患者223例,采集CAP患者的咽拭子,应用多重巢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multiplex RT-PCR)检测8种(10型)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将CAP患者分为病毒阳性组和病毒阴性组,分析病毒阳性组CAP患者的临床特征。同时,采集病毒阳性、病毒阴性CAP患者及社区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各24份,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介素(IL)-6、IL-8、IL-10、干扰素(INF)-γ、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浓度。结果 223例CAP患者中61例(27.35%)患者病毒检测阳性,其中单病毒感染58例(26.01%),多病毒感染3例。单病毒感染包括22例(9.87%)流感病毒A(Flu A)、14例(6.28%)鼻病毒(RhV)、9例(4.03%)流感病毒B(Flu B)、5例(2.24%)腺病毒(ADV)、2例(0.90%)冠状病毒(CoV)、2例(0.90%)呼吸道合胞病毒A(RSVA)、2例(0.90%)偏肺病毒(MPV)、1例(0.45%)博卡病毒(BoV)、1例(0.45%)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型(RSVB)。根据年龄分为非老年(≤65岁)组和老年(>65岁)组,两组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P患者四季均会有病毒感染,冬季为高发季节,感染病毒主要有Flu A、RhV、Flu B。按照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分为病毒阳性组和阴性组,病毒阳性组死亡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毒阳性组死亡患者均为合并流感病毒感染。进一步将呼吸道病毒阳性组分为流感组(包括Flu A和Flu B)和非流感组,发现流感组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非流感组,流感组死亡率高于病毒阴性组(P<0.05)。影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病毒阳性组双肺病变、多肺叶病变、斑片状渗出影比例高于病毒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病毒阳性组IL-10水平高于病毒阴性组。结论 上海闵行地区CAP患者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较为常见,检出病毒以Flu A、RhV和Flu B为主,其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合并流感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死亡率增加,病毒阳性患者影像学多表现为双肺病变、多肺叶病变、斑片状渗出影,病毒阳性患者IL-10血清浓度明显升高,以上结果对于CAP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背景 性别-年龄-肺功能(GAP)分期和复合生理指数(CPI)均作为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死亡风险的工具,常被国内外学者使用,而哪一种模型更具有优势或临床应用价值,目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GAP分期与CPI对IPF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2019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有完整临床数据及回访记录的200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1例(90.5%),女19例(9.5%);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6.0±7.6)岁。分别使用GAP分期与CPI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GAP Ⅰ期109例(54.5%),GAPⅡ期75例(37.5%),GAPⅢ期16例(8.0%);CPI评分≤41分99例(49.5%),CPI评分>41分101例(50.5%)。对不同GAP分期及CPI分组下IPF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肺功能等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其符合GAP分期与CPI的模型分布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IPF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两模型预测IPF患者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两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利用Medcalc 软件分析两模型在总体以及不同时间点上对IPF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GAP评分高〔HR=1.038,95%CI(1.023,1.054)〕、CPI评分高〔HR=1.509,95%CI(1.286,1.771)〕、GAP Ⅱ期〔HR=2.622,95%CI(1.536,4.475)〕、GAP Ⅲ期〔HR=4.002,95%CI(1.947,8.226)〕是IP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AP分期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685〔95%CI(0.616,0.749)〕、0.675〔95%CI(0.606,0.740)〕、0.642〔95%CI(0.571,0.708)〕、0.668〔95%CI(0.598,0.733)〕,CPI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750〔95%CI(0.684,0.809)〕、0.745〔95%CI(0.679,0.804)〕、0.735〔95%CI(0.669,0.795)〕、0.745〔95%CI(0.679,0.804)〕。GAP分期与CPI预测IPF患者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3,P=0.028 3;Z=2.918,P=0.003 5;Z=2.529,P=0.011 4);GAP分期与CPI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9,P=0.072 1)。结论 CPI与GAP分期对于IPF预后均是非常有效的预测指标,且CPI在总体死亡率以及2年、3年内死亡率的预测上明显优于GAP分期,但AUC仅为0.64~0.75,其准确预测能力有限,仍需探索建立更为实用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GSP分析仪)检测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性能。方法:应用GSP分析仪检测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质控品和G6PD试剂盒(荧光分析法)的低、高质控品,计算准确度和精密度。采用GSP分析仪和半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1420分析仪)同步检测2622例新生儿筛查标本和41例确诊患儿的标本,分析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采用GSP分析仪和1420分析仪检测漂浮和未漂浮标本各78例,比较检测结果差异;采用1420分析仪和GSP分析仪分别检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1?100?384名新生儿筛查标本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855?856名新生儿筛查标本,比较两种仪器的筛查效能。对目前使用的切值(26?U/dL)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并通过百分位数法,以第99.1百分位建立GSP分析仪筛查G6PD缺乏症的新切值。结果:GSP分析仪检测5个不同浓度室间质控品的检测值与靶值的相对偏倚为0.71%~4.23%,检测G6PD测定试剂盒质控品的批内精密度为4.34%~4.91%,批间精密度为0.85%~2.12%,总变异系数为5.44%~5.72%,均符合实验要求。GSP分析仪和1420分析仪检测的G6PD活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740,P<0.01),均能筛查出41例确诊患儿,筛查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45)。1420分析仪检测漂浮干血斑中的G6PD活性明显低于未漂浮干血斑中的G6PD活性(P<0.05),而GSP分析仪检测漂浮和未漂浮干血斑中的G6P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P分析仪和1420分析仪筛查G6PD缺乏症的敏感度均为100.00%,且特异度均在99.80%以上。与1420分析仪比较,GSP分析仪筛查G6PD缺乏症的阳性预测值、初筛阳性率和诊断率均上升,假阳性率下降(均P<0.01)。根据人群第99.1百分位建立新切值,男性为26.1?U/dL,女性为29.1?U/dL。结论:GSP分析仪检测性能良好,筛查效率高,更有利于疾病的检出,可用于临床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大规模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